<u id="rzkjp"></u>
  • <center id="rzkjp"></center>

  • <object id="rzkjp"></object>

  • <tr id="rzkjp"><option id="rzkjp"><acronym id="rzkjp"></acronym></option></tr>

      <th id="rzkjp"><option id="rzkjp"></option></th>
      <pre id="rzkjp"></pre>
      <big id="rzkjp"><nobr id="rzkjp"></nobr></big>
            <object id="rzkjp"><video id="rzkjp"><samp id="rzkjp"></samp></video></object>
          1. <th id="rzkjp"><option id="rzkjp"></option></th>
            <th id="rzkjp"><option id="rzkjp"></option></th>
            EN
            新聞中心

            NEWS  CENTER

            當前位置:首頁 > 新聞中心 > 行業動態

            36氪專訪|海爾集成電路:重組三年,瞄準CDR芯片市場沖刺第二座高峰

            來源:36氪專訪    發布時間:2022-09-20

            作者|韋世瑋

            家電造芯的故事,從不缺傳奇色彩。

            回溯國產家電三巨頭的造芯之路,既有格力董明珠2017年官宣要砸500億造芯,也有美的在2021年實現MCU全年量產1千萬顆,而誕生于2000年的海爾集成電路,早已在這條路上披荊斬棘了20余年,為半導體國產浪潮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。

            “許多人說2000年成立的IC設計企業,近20年沒有融資、貸款、欠債,更沒有上市,還能活到現在,就是個奇葩?!焙柤呻娐房偨浝項畋蛐χf。

            正是如此“奇葩”的海爾集成電路,靠著成立之初集團支持的2800萬資金,成立三年就推出了中國第一款數字衛星電視機頂盒芯片,并在2009年實現6個億營收,年出貨達4300萬顆,占據國內市場半壁江山。不僅如此,它還是臺積電大陸區成立后的第一批客戶,客戶代碼D001。

            但在全球芯片產業的大背景下,沒有任何一家企業可以不去面對時代的改變,而這一改變之于海爾集成電路,亦是一次新的揚帆起航。

            2017年,原來由海爾集團絕對控股的海爾集成電路啟動重組,其中上海海爾集成電路賣身東軟,北京海爾集成電路(以下簡稱海爾IC)則在2021年完成重組,引進杭州國信和武岳峰資本兩大新股東,并確定三個發展賽道:音頻、顯示、MCU。

            重組后實現自主化運作的海爾集成電路,如今正在新的市場航道上蓄勢待發。

            01、成長于機頂盒市場的海爾IC

            一定程度上,早期海爾IC的成長路徑與聯發科相似,都曾在山寨市場活得風生水起,只不過聯發科盤的是DVD和手機,海爾IC盤的是機頂盒。

            毫不夸張地說,2010年之前在山寨市場上買50個機頂盒,其中有32個都是用了海爾的芯片。

            但隨著國家打擊山寨市場,公司放棄了這塊大蛋糕,開始進入招標市場,跟著廣電總局開拓To G類業務。招標市場并不好做,原因無他,由于競爭關系,長虹、海信、康佳、創維等企業對海爾IC設計的機頂盒芯片接受度低,海爾芯片只能自產自銷。

            盡管如此,海爾IC仍堅持了下來,并在這個過程中逐步積累了豐富的音視頻信號處理技術經驗。

            2008年,海爾IC作為中國地面數字電視接收標準(DTMB)市場主要推廣方,成功量產了相關芯片,并配合國家戰略將DTMB標準輸出至海外,海爾IC因此獲得豐厚的市場回報并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。

            但由于有線和互聯網電視的普及,DTMB機頂盒市場逐步從10年前的一年近千萬元規模,縮小到今天僅剩約100萬元規模,原有的近10家DTMB芯片方案大部分被淘汰,海爾IC是該市場僅存的兩家芯片供應方之一。

            隨后在2012年,國家頒布了中國數字音頻標準CDR,眾多廠家加入參與研制。2017年,海爾IC批量推出中國數字音頻標準CDR芯片,而CDR數字音頻廣播賽道也成為海爾IC重組后的重要方向。

            這并不是件易事,海爾IC創始人兼CTO徐加全博士告訴36氪,這顆SoC芯片研發門檻極高,包含CPU和DSP等核心模塊,集成了射頻、通訊、CDR(時鐘和數據恢復)解調等技術,足以將大量IC芯片小公司擋在門外。

            02、CDR領域將是未來重要爆發點

            如今數字廣播替代模擬廣播已成為大勢所趨。從行業角度看,全球有三大數字廣播標準,分別是中國的CDR、歐洲的DAB、美國的IBOC。

            其中美國IBOC是私人企業標準,并不對外公開,因此市場上只有DAB和CDR形成競爭。DAB(Digital Audio Broadcasting)是繼AM、FM傳統模擬廣播之后的第二代廣播,2021年6月,歐洲、亞太地區的DAB終端設備累積銷量已達10921.7萬。

            在國內市場,早在2014年底,中央廣播電視節目正式啟動無線數字化覆蓋過程,CDR逐步實現了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三套節目的全國覆蓋,全國330個地級城市的4億人口收聽。2021年11月,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召開CDR推進會,并在12月聯合海爾推進CDR試點落戶青島,同時CDR作為應急廣播最佳技術,在今年已被列入國家應急廣播標準研制體系,并在多個省市啟動試點。

            在徐加全博士看來,CDR由于技術領先DAB一代,并具有數字模擬同播的特點,它將成為全世界新興國家的數字廣播技術標準,如今在國家政策推動下,我國CDR芯片市場發展潛力巨大。

            在公共服務領域,據國家廣電總局統計,2021年新增公共服務類音箱69萬臺,CDR成為應急廣播標準后將覆蓋全部公共服務音箱市場。目前,CDR設備的前端改造成本約30-50萬元,150米高的塔(400W發射功率)可實現半徑75公里的覆蓋范圍,遠低于4G、5G基站的維護及耗電費用。

            在車載前裝領域,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,2021年中國汽車銷量達到2627.5萬輛,這一數字預計到2022年將達2750萬輛,CDR強制安裝后將覆蓋全部車載市場。目前,大多數合資車廠都已預留軟件CDR升級接口,是否接入CDR取決于節目數量和質量,因此2022和2023年將是做決定的關鍵時間點。

            CDR作為一個低成本的數據通道,將其強制列為應急廣播標準是一個重要的爆發點,“我們的先發布局和技術優勢將讓公司擁有3-5年的紅利期?!睏畋蛘f。

            海爾IC的CDR芯片Hi5216支持數模同播功能(FM+CDR),在相同功率下信號覆蓋范圍可大一倍,還可保證信號接收的高靈敏度。同時,Hi5216芯片還支持北斗差分定位技術,能夠實現厘米級高精度差分定位,可廣泛應用于公共服務終端、智能音箱、戶外大屏、商業顯示屏、收音機等設備。

            海爾IC的CDR芯片Hi5216

            不僅如此,海爾IC在CDR領域也有著較高技術壁壘,在國內24個CDR核心專利技術中,其中有13個均來自海爾IC。接下來,海爾IC將針對車載應用需求進行SoC的可靠性設計、投片、測試和驗證,這也是海爾IC完成融資后的主要資金規劃。

            03、CDR之外,海爾IC的兩大業務抓手

            除了CDR業務之外,海爾IC還將重點布局顯示類芯片與MCU芯片兩個業務方向。

            徐加全博士談道,顯示類芯片同樣是個技術門檻高、競爭對手少的領域,目前除了海爾IC之外,業內僅有聯發科、晶晨半導體、瑞昱半導體、華為和紫光展銳擁有成熟的電視SoC技術。

            近年來,核心玩家們正在逐步收縮2K功能機市場,其中聯發科為了獲取利潤最大化,正逐步放棄低端產品線,將產能往高端產品線方向傾斜,因此低端市場的需求空白進一步釋放,這也成為了海爾IC通過差異化搶占市場的關鍵所在。

            基于在電視領域的多年深耕布局,海爾IC積累了成熟的電視、機頂盒芯片軟硬件技術,通過推出具備投屏功能的產品,率先打入2K低端智能市場和功能機市場,這主要瞄準的是海外發展中國家市場。

            “中國老百姓享受了中國電子行業迅速發展的巨大紅利,但海外發展中國家并非如此,例如在巴基斯坦,他們的網絡基礎設施十分落后,大部分人只擁有低端的智能手機,甚至是按鍵機。而在印度及非洲市場,大部分家庭都還用著26寸、32寸的電視機?!睏畋蛘f,現在用戶只需花1美金成本,就能讓低端投影儀或電視機具備手機投屏功能,單在這一細分領域就有著幾千萬臺應用市場。

            2022年,海爾IC的Hi2611芯片已進入帶投屏功能的投影儀市場,在上半年已完成20萬顆銷量,并導入了2-3個大客戶,預計出貨量在今年將邁過100萬片大關。與此同時,下一代Hi2612芯片已成功流片,該芯片將進一步降低價格成本并提高性能,新增包括投影梯形校正等功能,以進一步覆蓋投影儀中低端市場。

            海爾IC的Hi2611芯片

            海爾IC的第三條賽道是MCU芯片,主要采取合作+定制的業務模式?!艾F在MCU市場太卷了,技術門檻也低,我們絕對不會去拼同質化競爭?!毙旒尤┦刻岬?,海爾IC的思路是,用8位MCU的成本做到32位MCU的性能,進一步沖擊32MCU市場,如電機控制、RTOS工業控制等領域。

            接下來,海爾IC將在2023年和2024年陸續推出8位MCU的基本型和高端型,進一步覆蓋低端MCU和32位高端MCU市場。

            “在CDR、顯示芯片和MCU芯片三個賽道中,我們核心發力的是前兩個市場?!睏畋蛘劦?,在海爾IC最新一筆融資中,資金除了投入車規級CDR開發外,還要用于市場培育。

            如今重組后海爾IC已發展到第三個年頭,公司預計今年收入將達到3000多萬,隨著明年CDR標準的鋪開,以及公司下一代芯片產品的推出,公司營收將朝著一個億的目標沖刺,快速實現收支平衡,邁向IPO進程。

            本文轉自“36氪”作者:韋世瑋

            原文鏈接:https://36kr.com/p/1922013974929153?channel=wechat?

            我們的優勢

            professional
            專家團隊
            專業的研發團隊
            affordable
            高性價比
            價宜質優,性價比高
            resources
            資源豐富
            多項政府扶持項目
            technology
            技術積累
            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
            免费又黄又爽一区二区